巴中导游词

时间:2024-05-03 16:22:15
巴中导游词

巴中导游词

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导游词准备工作,导游词是导游员在游览时为口头表达而写的讲解词。那么什么样的导游词才是好的呢?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巴中导游词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巴中导游词1

巴中位于中国西部,在四川和陕西交界处的大巴山体系中的米仓山南麓。盆地四面环山,东临大川,南接南充,西接广元,北接陕西汉中。境内地势北高南低。山河之间,田野里点缀着建筑和景点。雪山巍峨壮丽;灵山青翠,景色独特;石窟有名有姓;桃源仙境,风景秀丽,令人流连忘返。巴中面积1232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258.8万亩。全市辖一区三县,304个乡(镇),2353个村,14700个农业合作社,356.1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45.5万人。

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。主要特点是:早春、夏热、秋凉、冬暖,四季分明,同季雨热,同步光照;无霜期长,光照适宜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,适合农、林、牧、渔业发展;但秋季多雨,冬季多雾,霜雪较少,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。夏季干旱、秋雨、大风、冰雹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。

巴中水资源匮乏,多为过境水。巴中被称为“十年九旱。常说冬旱与春旱挂钩,夏旱依赖夏旱。全市丘陵起伏,河流纵横,主要有灞河、通江、南江。水电资源理论缺口60多万千瓦,可开发容量30万千瓦。

民国时期巴中只有手工作坊,如酿酒、制糖、纺纱、织布、陶器、陶纸、铸造、石印、油墨等。解放后,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手工业的不断发展,现在有电力、煤炭、机械、食品、纺织、印刷、医药、建材、皮革、化工、缝纫、造纸、橡胶、塑料、金属制品等30多个行业。

巴中导游词2

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,大巴山米仓山南麓,面积279.78平方公里,人口约32万。巴中成立于1993年10月,城市成立于20xx年。辖通江、南江、平昌县(均为扩权试点县)和霸州区,是国家和省支持的连片贫困城市。巴城是巴中地区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
巴中历史悠久,灿烂辉煌。建制始于东汉,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。世界十大革命伟人。在平民教育家颜先生的故乡,诞生了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。唐代太子李习安和诗人李白、杜甫、陆游先后游历巴中,留下了不朽的佳作。《南山表》、《南山记》、《巴渝舞》、《百寿图》等碑刻以及张飞、闫妍、李习安等寺庙的墓葬至今保存完好。

巴中文化历史悠久。南龛、西龛、北龛、水宁寺造像建于梁魏,兴盛于唐代,被国内外专家誉为“神龛”;巴中的唐代彩雕在中国是第一个。“藏在山里的宝藏。中国十大石窟之一,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
巴中带有浓厚的爱国色彩。巴中曾是中国第二大苏区——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,孕育了吴瑞林、傅崇碧等27名共和国第一代将领,86名省级军队高级领导干部。它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,拥有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、最大的红军石刻和最大的碑林。它是红军遗迹和活着的老红军数量最多的地区,被命名为“中国红军的故乡”。

巴中交通便利、畅通。勒巴铁路和广巴高速公路已经通车,巴南、巴达和巴汉高速公路也已开工建设。“六条路”大交通形成后,巴中可在4小时内到达成渝、Xi安等大中城市,巴中已成为进出四川的重要交通节点。

巴中经济发展后劲足。市委、市政府准确把握巴中市形势,提出“赶上跨越,加快发展”“的目标定位与构建;两个地方,两个区,一个中心”大交通形成后,巴中区位优势明显,可以极大地促进自然资源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,经济一定会快速增长。

巴中导游词3

大巴山下,巴水河畔,苍松翠柏间,碑林园区引人注目,这就是川陕苏区将帅碑林。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位于巴中城南部南龛山,离城区5公里。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建树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,已建有: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像园、碑林长廊、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、吴瑞林将军纪念碑、红军陵园、奉献碑、标牌碑,并安放飞机一架,共嵌碑2288块,刻红军英名8.5万。

内有1932名将士立单碑,他们籍贯分布在29个省、市、区,其中四川494人,北京338人。中有:元帅1人,国家领导13人,大将3人,上将24人,中将71人,少将209人,省军职584人,地师职1063人;有女红军148人,夫妇红军108人。

刻入英名纪念碑的8.3万人中有省军职948人,地师职2898人,红军烈士7.7万人,知名女红军138人。

同时,还编印《碑林专刊》一至五期,《碑文集》(上、中、下)、《红军将士作品选》、《碑林大事记》等4万册。

十多年来,参加筹建碑林的的全体同志,在倡建者张崇鱼的带领下,历经漫漫征程,克服重重困难,在没有专人、专款、专门办公室和电话的艰苦条件下,先后122次,行程60余万公里,拜访了1080多个单位和2500多名红军将士及亲属,征集到中央领导和解放军高级将领江泽民、乔石、刘华清、张震、张万年、迟浩田、洪学智、李德生、张爱萍等的题词600余件,收集红军将士名录10415人,红军烈士名录121585人,红军史料近20xx册共三亿多字,红军将士的简历、照片、手迹7000余件,收集红军将士捐献的纪念物品2500余件;筹集建碑资金1350余万元。

现在,将帅碑林已成为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成为中国碑林史上的又一宏大景观。

巴中导游词4

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,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,城市幅员279.78面积平方公里,人口约32万。1993年10成立巴中地区,20xx年撤地设市,辖通江、南江、平昌三县(均为扩权试点县)和巴州区,是国家、省重点扶持的连片贫困市。巴城是巴中地区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
巴中历史悠久灿烂。建制始于东汉,迄今已有1900多年的'历史,为“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”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故里,孕育了宋代天文学家张思训,唐太子李贤及诗人李白、杜甫、陆游等先后游历巴中,留下不朽名篇佳作,《南山表》、《南山记》碑、《巴渝舞》、《百寿图》及张飞、严颜、李贤祠庙墓冢至今保存完好。

巴中文化源远流长。始建于梁魏、盛镌于唐代的南龛、西龛、北龛、水宁寺摩岩造像,被国内外专家誉为“巴中盛唐彩雕全国第一”、“深山藏国宝”,是全国十大石窟之一,为全国重文物保护单位。

巴中爱国色彩浓厚。巴中曾是全国第二大苏区——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,孕育了吴瑞林、傅崇碧等27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和86名省军职高级领导干部,保存有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墓陵园、最大的红军石刻、最大的将帅碑林,是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。是红军遗迹和健在老红军最多的地区,被命名为“中国红军之乡”。

巴中交通便捷通畅。乐巴铁路、广巴高速已经通车,巴南、巴达、巴汉高速也已动工建设,“六路”大交通形成后,巴中可在4小时内到达成都、重庆、西安等大中城市,巴中已成为进、出川的重要交通节点。

巴中经济发展后劲足。市委、市政府准确把握巴中市情,提出了“追赶跨越、加快发展”的目标定位和建设“两地两区一中心”的要求,大交通形成后,巴中区位优势明显,可大大带动自然资源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,经济必将快速增长。

巴中导游词5

巴中位于中国西部,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。盆周边远山区,东邻达川,南接南充,西抵广元,北接陕西汉中。境内地势,北高南低。山河之间,田连阡陌,风景名胜,星罗棋布。雪山屹立,气势雄伟;灵山耸翠,风光独具;石窟胜迹,名冠巴蜀;桃园仙境,诺水风光,使人留连忘返。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258.8万亩。全市辖一区三县,304个乡(镇)、2353个村、14700个农业合作社、356.1万人,其中非农业人口45.5万人。

巴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。主要特征是:春早、夏热、秋凉、冬暖,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,光照同步;无霜期长,光照适宜,雨量充沛,气候温和,适宜于农、林、牧、渔业的发展;但秋季多雨,冬季多雾,霜、雪较少,降水时空分布差异较大,常有夏伏旱、秋霪雨及风、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。

巴中水资源匮乏,且大部分均是过境水。巴中素有“十年九旱”之说,往往是冬干与春旱相连,夏旱与伏旱相依。全市境内山峦起伏,河流纵横,主要有巴河、通江河、南江河三大河流,水能资源理论落差量60多万千瓦,可开发量为30万千瓦。

民国时,巴中只有酿酒、制糖、纺纱、织布、土陶、土纸、铸铧、石印、笔墨等手工作坊。解放后,通过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其后的不断发展,目前已有电国力、煤炭、机械、食品、纺织、印刷、医药、建材、皮革、化工、缝纫、造纸、橡胶、塑料、金属制品等行业30余个。

《巴中导游词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